終於捱過有史以來最苦悶的復活節假期,除了玩《動物森友會》,待在家中還可以共同見證 Netflix 話題之作《養虎為患》(Tiger King: Murder, Mayhem and Madness)。
歷來甚少有紀錄片會成為全球焦點,同樣是 Netflix 出品,譬如關於俄國藥檢欺瞞的《伊卡洛斯》(Icarus),當年贏得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片,或今年 1 月推出的應景之作《流感大流行》(Pandemic: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),其實都不見得人人談論。如今連平時不留意紀錄片的觀眾都會追看的《養虎為患》,成功之處在於它的虛偽、猖狂、惡俗,完全捕捉了觀眾的獵奇心態。
《養虎為患》評價兩極,既被譽為歷來最勁爆的紀錄片,亦同時有觀眾覺得是極度難頂,社會價值盡毀之作。紀錄片一開始確實讓人以為是一部類似「國家地理頻道」的作品,關注老虎/大貓(Big Cat)於美國黑市買賣的實況,沒有買賣,就沒有傷害,講述一群賣虎為生,養虎賺錢的動物園惡霸,尤其以形相低劣,自稱虎王(Tiger King)的 Joe Exotic 為首,迎戰動物保育界的「德蘭修女」,設立生態園區拯救大貓的女強人 Carole Baskin。然而,很快就發現此片根本不是一場正邪保育大戰,而是玩踢爆、揭陰私,翻出這群受訪者背後不見得光的醜態。
整部紀錄片奇情萬丈,驚世駭俗事跡一浪接一浪,無處不失常,幾乎每個受訪者都癲喪浮誇、自大陰毒,而又偏偏那麼誠實地接受採訪,對著鏡頭漫談人生。沒有最壞,只有更壞,可憐的籠中老虎根本全屬配角,主角是養虎致富的土皇帝、披著聖母人皮面具的「愛字頭」魔女。這群受訪者一而再三超乎觀眾(人類道德)預期,他們的本性比野獸還要凶賤,心路歷程比起血腥驚慄邪片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但更大問題是,到底這部紀錄片有多少是真,有多少是假?不管受訪者是好人還是壞人,受訪片段的鋪排和剪接,以至那些實拍場面,本身就對當事人極為不利,為何他們會配合受訪?是攝製團隊陷他們於不義,或再陰謀論一點,有觀眾質疑受訪者是收了錢才會自爆醜事,甚至是為了堆砌奇情,配合攝製團隊作假。
《養虎為患》拍攝歷時五年,橫空出世,其爭議之最正是此片的不誠實,甚至難以說明有什麼地方不誠實,而是上至攝製團隊、導演的「現身說法」,下至受訪者,根本沒一段情節令人覺得可信。據紀錄片的描述,這群禽獸般的人類,本身已經可以為賺錢做盡一切難以置信的壞事勾當,賣虎發財,行保育之名剝判員工福利,為吸毒可以「賣菊花」,疑似殺夫再冒充佛心慈母。他們本身都人格破產,無道德可言,作為受訪者,所說的一切,親身經歷和內心剖白,其實又有多大程度值得相信?很難不懷疑他們同樣會為了賺取利益,按劇本行事,不只扮好人扮鬼扮馬,甚至無中生有,要多奇情就有多奇情。
當然,《養虎為患》透過不斷爆料,超越常規,顯得娛樂性豐富,十分精彩。但這種獵奇式的精彩,其實是以不道德為前題,所有好看、搶眼的地方,都充斥著太多造假疑點。個人認為《養虎為患》其實不算一部紀錄片,作為紀錄片的本質,無疑於拍攝一個披著虎皮扮動物的演員,是一部毫無創作倫理,有著太多造假疑點的作品。
紀錄片和劇情片之間,從來有創作原則的界線。儘管紀錄片不需要宣誓亦未必會像新聞片般般有 Fact Check 的迫切性,但紀錄片確實有作為文獻、歷史見證的一些信用。其拍攝過程,意味著攝製團隊盡可能全面交代真實,還原真實、如實紀錄、客觀、可以有所鋪排,經營煽情,但不可以誤導成分,更不用說串通作假。我打死都不相信有動物園員工被老虎咬斷手,重傷入院,三天之後會若無其事回去上班,繼續餵飼老虎。講得出我好鐘意返工,不是鬼上身,就是扮鬼,內裡一定有鬼。
*原文刊「商台 903 格」